停電|謝展寰指中電系統「不可咁脆弱」 已再向中電提出修改部分罰則條款

社會

發布時間: 7 小時前

最後更新: 7 小時前

分享:

分享:

謝展寰直言「點會有雷暴警告你就會有驟降,梗係唔係幾理想」。(梁偉榮攝)

中電接連發生電壓驟降事故,早前解釋因為極端天氣影響。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直言「點會有雷暴警告你就會有驟降,梗係唔係幾理想」,認為中電「唔可以咁脆弱」,戶外電力設施要盡快加裝避雷裝置。至於早前黃大仙停電仍未觸及罰款機制,他稱有向中電提出再修訂條款,正等中電回覆,惟要雙方同意。

中電上半年至少7宗電力事故,早前兩周內發生2宗電壓驟降,中電解釋是極端天氣所致。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,上周日(23日)晚多區停電,雖然有雷暴警告,「但係又好似都無乜極端天氣嘅情況出現」。他說,已向中電反映要加強抵禦惡劣天氣的能力,「加避雷裝置都話要2、3年,有無話快啲呢。」他指機電署會跟進及提供支援。

本月12日黃大仙2,250戶受中電的電壓驟降影響,停電逾4小時,但未觸及停電事故罰款機制,引起市民不滿。謝展寰說,該罰款機制是去年管制計劃協議中期檢討時,因應前年屯元天大停電而提出,經過磋商達成罰款協議。他說因應今次事件,當局已向中電提出要求再修改部分罰則條款,正等中電回覆,但要雙方同意才可再修訂。

另外,要達至2050年碳中和目標,謝展寰指,即使發全部發電燃料轉用天然氣都不足夠,因此要將核電由現時佔四分一,到2035年增加至6、7成,「現在最合成本效益是核電」,未來重點增加核電,認為大亞灣核電供應相當穩定。

至於中電早前表示同港府、內地及相關能源機構,探討在內地開發新的核電資源。謝展寰指,會考慮中電提出的經驗模式,但政府要同時考慮最符合市民整體利益和價格的做法,當局會適時公布。

早前公布氫能發展策略,他強調,本港沒有資源大量生產氫能,目前氫能較貴,若硬性規定使用目標,會推高本地成本,未必最有利,因此定位上可助力內地將氫能技術走向國際,其他地方亦可來港融資發展氫能,是很大發展機遇。

記者:吳雋妍、黃小冰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 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】  【職場智慧求生術】